- ·上一篇文章:苏宁置业蝉联中国房企50强 荣登“稳健性TOP10”榜单
- ·下一篇文章:赵宇:还会出手救人 但不危急时如被打尽量先不还手
吸引140余家跨国机床企业入驻 小园区做出大文章
吸引140余家跨国机床企业入驻
这家小园区做出产业服务大文章
第二看台
黄 婕 本报记者 王 春
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的园区,孕育着多少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上海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吸引了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家跨国机床企业入驻,权威机构评出的“全球机床100强企业”有33家已正式入驻。如今,这里已成为全球机床巨头驻扎密度最高的地方和进口“工业母机”的集聚地。
量身定制 个性化服务贯穿全流程
园区靠什么引来行业巨头?
“关键在于服务,对每一个环节的精细把控。”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总经理郭永健表示,“我们不断用创新推动效率升级,从传统的贸易服务方式逐渐转向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深化。”
郭永健回忆说,2011年,园区建设初期曾进行了10个月的密集调研,园区管理者们深入了解了外资企业对物业形态、贸易服务的需求以及对保税区产业扶持政策的期待。结合客户需要,产业园量身定制了机床行业企业的物业形态,方案甚至细化到工厂内安装空调、排湿设备、层高等等。
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上海技术服务中心总经理萧宏说:“我们之前老的厂房层高只有5米,需要把所有的灯卸掉,安装机床到位后,再把所有灯重新装上。而现在新建厂房层高有8米,我们机床进出都非常方便。”
对进口企业的个性化服务还贯穿在产品售前、售中到售后的全流程中。在售前,园区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即在保税区内设立长期展厅,对产品进行长期展示和曝光,同时采用银行履约保函的形式为企业设备到区外参加短期展览提供担保。郭永健解释说,“原本企业需要在保税区以外的地方缴纳保证金,申办流程周期长达3至6个月,退保的时间也较长。采取银行履约保函为客户担保后,申请流程简约,操作环节便利,为企业减少了资金压力”。
在售中阶段,园区还配备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来为客户进行物流报关、报检,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在售后阶段,则依托海关“分送集报”政策,首创“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公共式仓储分拨服务信息系统,分拨流程从之前的3至5天降至4小时左右,操作成本大幅降低。
立足优势 打造专业化贸易服务平台
2013年,借上海自贸区成立的东风,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探索通过贸易便利化向专业化服务延伸,打造专业化贸易服务平台。
对标国际行业标准,产业园首创了进口机床现场法定检验及采信第三方检测报告的方法,直接改变了进口机床客户属地检验的传统方式,从售后检测变为售前检测,买卖双方的合法利益也得到了保护。
德国GOM光学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工业三维计量企业。该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倪亦鞍表示,过去设备从德国到中国空运需要2周,海运需要6周,入驻该产业园后,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和产业园的政策创新,设备从德国进口到中国只需要1周,再发往亚洲其他国家1—2天就可以。
得益于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以及外高桥完善的物流资源,目前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集聚了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印度迈克罗迈帝克机床公司等诸多行业知名公司和机构,正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智能制造产业优势。
在2018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凭借产业园平台集聚行业与服务模式的优势,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获批成为进口博览会智能制造板块唯一“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致力服务于跨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还希望通过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平台的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在保税区内打造一个千亿级销售规模的行业。
郭永健说,作为全球密度最高的机床巨头驻扎地,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未来将精准发力,聚焦以高精度、高效率、高尖端的数控机床、机器人、刀具夹具、3D打印技术、高精度测量为重点的高端智能制造行业,同时,依托互联网巨头和智能制造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打造国际水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